贵州白酒产业百花齐放加快“富民兴黔”步伐
白酒产业一直以来都是贵州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被列为贵州“五张名片”之首重点打造。作为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和主产区,贵州无可复制的地理条件、微生物资源,成就了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和独一无二的酿造工艺,自古享有“黔人善酿”的美誉。
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省白酒完成利润总额535.3亿元,同比增长30.4%,占全国的比重为43%,占全省工业产业利润总额的59.5%。贵州白酒以占全国3.5%的产量、占43%的利润总额,实现利润总额全国白酒行业第一位、出口创汇全国第一位、“双11”期间电商销售全国第一位、工业增加值排全省工业第一等“四个第一”。
2018年年底,贵州省提出了“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其中关于优质酒产业的振兴尤其鼓舞人心——到2020年,白酒产量达到50万千升,产值达到1200亿元,赤水河流域核心产业集群基础不断夯实,世界酱香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基本形成。2022年,全省白酒产业产值达到1580亿元,茅台“世界第一蒸馏酒”品牌地位持续巩固,白酒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健全完善,世界酱香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全面建成。
以“酒”为媒 助力脱贫攻坚
贵州酱香型白酒主产区遵义仁怀声名远播,极大带动了当地酒类产业蓬勃发展,仅是红高粱种植就让数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贵州省第一支柱产业,白酒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解决了全省数十万人的就业问题。
“排调米酒”是排调镇的一张特产名片,在丹寨县及周边县市小有盛名,因为酿酒所用的酒药,其原料均是当地深山里的特有草药且配方独特。2017年,在当地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村民们整合传统酿酒工艺资源,以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带动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发展,让腰包变鼓、让名片更亮。
盘州人民小酒、仁怀蓝莓利口酒、惠水黑糯米酒、德江天麻酒、花溪杜仲酒、黔西南的古安南茶酒、兴仁薏仁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酒类新品类出现,不仅促进了黔酒产业发展,也拉动了特色农业兴起,为脱贫攻坚、富民兴黔开辟了新路径。
以“酒”会友 加强民族团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早在古代就已经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良好催化剂,也是生活中的饮料之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我国是酒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开始酿酒的国家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演绎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代表一种文化符号诉说着美妙故事。
贵州酿酒以白酒为主体,此外,黄酒、果酒和配制酒也名酒频出,如味美而益人的刺梨酒、黑糯米酒、金樱子酒和猕猴桃酒,以及用贵州名贵药材配制的天麻酒、杜仲酒等,黔酒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十显著。不管酿酒工艺和酒型、品种,还是酒礼、酒规和饮酒方式,都和贵州包括汉族在内的各兄弟民族风格关联,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以酒为媒介联系了民族间的友好交往。这里的人们不仅能酿造佳酿名醅,而且讲究饮酒之道、注意饮酒之德。
酒博会现场人头攒动
以“酒”招商 延伸酒类产业链
在贵州举办的第九届酒博会,以“荟萃全球佳酿·促进投资贸易”为主题,通过酒博会平台引领作用,带动地方特色酒类产品、商品的发展。同时,带动酒类延伸产业链产品的种植、加工、就业等方面一系列涉农经济的发展。全力为国内外的酒类行业组织、企业、采购商、经销商与贵州酒业发展、农特产、旅游发展等方面搭建交流平台,帮助扩大宣传推广,拓展合作发展空间,助力“黔货出山”。
本届酒博会活动更丰富、覆盖面更广、专业性更强,吸引了来自意大利、法国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国内五粮液、洋河、西凤酒、汾酒、衡水老白干等省外知名酒企1038家,采购商16357名,其中境外采购商978人参会参展。
以“酒”合作 酒企百花齐放
根据贵州制订的目标,到2020年,贵州白酒产量将达80万千升,完成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销量在全国的占比达8%。要实现这一目标,既要保证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更需加强合作,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今年2月份,一场以“同心共谱酒文章·携手共拓酒天地”为主题的圆桌会议在赤水河畔的茅台集团举行,贵州的多位酒企负责人共同谋划贵州白酒抱团发展、共建产业品牌大计,并达成了共识。
同时,贵州白酒也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加强同省外酒企、酒产区的合作。今年7月初,贵州遵义,四川泸州、宜宾三市政府以及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酒企负责人决定共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品牌。
贵州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认为,进一步深化合作、扩大开放,开辟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途径,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记者 杨艳)
来源:多彩贵州网
本文由「
今日贵州网 」 原创或整理后发布,欢迎分享和转发。
原文地址:
https://www.todaygzw.com/sannong/313.html 发布于
2019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