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打车、开放平台成趋势,移动出行生态有望重塑

日前,高德推出网约车聚合平台,据了解已有近40家合作伙伴接入。今年4月,美团打车也宣布上线“聚合模式”。滴滴出行在7月中旬宣布推出网约车开放平台,并表示如祺出行、东风出行、一汽运营的网约车服务等第三方服务商将接入。

聚合、开放成为网约车行业的一大特色。业内人士认为,聚合模式的兴起,标志着网约车市场发展已进入下半场,行业告别疯狂烧钱阶段,市场竞争回归理性。

图/视觉中国

线上平台纷纷涉足出行服务

艾瑞咨询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移动出行用户已达到4.99亿,相比2014年增长了近1.5倍。庞大的移动出行数据折射出人们对移动出行日渐剧增的需求。这也正是移动出行市场隐藏的巨大发展良机。

8月28日,高德地图在“2019共享出行创新发展论坛”上发布了传统出行数字化升级方案,也就是聚合网约车平台。据悉,该方案已接入享道出行、T3出行、峡客行、及时用车等近40家出行企业。而在今年4月,已在全国42个城市上市打车服务的美团,宣布将在上海、南京上线“聚合模式”,接入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出行服务商。

“作为国内首个日活过亿的国民出行平台,高德能够为车企共享出行平台提供广泛的用户触达,并且能够为车企的线上精细化运营提供多重助力。”8月28日,高德地图开放平台总经理童遥在论坛上表示。

滴滴出行今年也加快了网约车平台的开放速度。滴滴公关部门9月2日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其网约车开放平台中除已经接入的成都秒走打车、广汽·如祺出行之外,东风出行以及一汽旗下的出行服务也将在9月份陆续上线。滴滴方面表示,做网约车开放平台是为了带给用户更加良好的出行体验,帮助用户更快打到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互联新出行分会专家王清锋表示,出现聚合平台之前,网约车平台需要连接用户APP端和司机APP端,一方面需要接收用户的用车需求,另一方面要通过司机APP端管理平台下的运力,为用户提供用车服务。而通过聚合模式,将用户(用车需求)和司机(运力保障)分成两个平台来做管理,聚合平台来管理平台的用户体量、用车需求量;各网约车平台通过平台下挂靠的运力资源为聚合平台提供服务。这对于本身具有大流量的互联网平台和中小型网约车平台来说是双赢的合作方式。

新出行生态或将成主流

除了高德、美团等加入网约车服务外,吉利、广汽、上汽、一汽等传统车企,以及阿里、腾讯等科技企业纷纷介入,出行生态有望重塑。高德集团董事长俞永福表示,“随着新玩家越来越多,共享出行的市场会越做越大,线上移动出行平台和线下交通出行企业深度融合的‘新出行’生态将会成为主流”。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汽车厂商、交运公司、出租车企业等传统出行力量进入共享出行市场有着明显优势,专业司机有着丰富的线下营运经验,安全更有保障,同时合规车辆规模化有利于深耕区域市场等。不过,他们也面临着包括用户触达难、技术复杂度高、线上运营弱、品牌认知度低等难题。从这个角度看,拥有巨大流量的高德等企业的加入,恰好能在这方面对传统出行力量赋能。据了解,借助于高德传统出行数字化升级方案,享道出行的获客成本降低了数十倍,湖北宜昌交运集团旗下的峡客行,高德为其贡献了90%以上的订单。

高德、美团等企业选择聚合模式,能从中获得什么?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聚合平台搭建上,它没有多大成本,通过信息化能力来统筹匹配相关服务就可以实现流量变现。而对高德母公司阿里来说,则是希望通过出行这个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高频消费行业,建立起了一个向消费者推介其他产品和服务的通道。”而美团也在半年财报中表示:将美团打车业务增加至美团APP,从一定程度上看也提高了用户的交易次数和黏度。

市场竞争回归理性

随着聚合模式的兴起,丁道师表示网约车市场发展已进入下半场,高德、美团等行业巨头通过信息化能力和技术平台,构建起来了一个让无数用户和服务提供者参与的机制。很多具体的业务、产品都不需要平台自己来做的,平台只需要统筹、整合、联动这种第三方的服务,给消费者进行提供就可以。

“如果不采用聚合模式,几十家第三方平台都来做网约车APP,都来疯狂补贴,那么市场将一片混乱,不利于行业发展。”丁道师表示。以上汽旗下的网约车品牌“享道出行”为例,有媒体报道仅在享道出行刚投放1000台车的试运行阶段,它就以每天50万,一个月共计1500万的烧钱速度靠补贴式发展。一位上海的网约车用户告诉新京报记者,自享道出行试运营以来,他已完成11单,其中有3单花费均为1分钱。因为补贴较多,他才愿意尝试。而眼下随着享道出行降低补贴力度,只采用常规的促销红包等方式,金额较低,他已很少使用。

“聚合模式的运行构建,将有利于结束之前靠补贴烧钱求竞争的市场态势,转而用技术投入推动平台升级和用户体验,让商业回归商业本质。” 丁道师说。

聚合模式虽然为用户打车带来便利,但责任归属问题却并未明确。对于多个第三方服务上接入平台,乘车安全如何保障?新京报记者从滴滴方面了解到,乘客使用开放平台,当由第三方接驾时,司机、客服及安全保障均由第三方提供。用户可以在订单中直接联系第三方的客服进行客诉和安全问题的处理。此外,美团、高德也对责任问题作出类似的规定。不过,作为整个打车服务的聚合平台服务商,真的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吗?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互联新出行分会专家王清锋7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聚合平台提供的是有偿用车需求分发的服务,在提供有偿服务的同时,不承担一点责任这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他认为,作为聚合平台来说,要对其接入的网约车平台进行把关,对无运力服务能力或服务水平较差的网约车平台禁入,同时制定考核方式对其接入的网约车平台进行考核。

新京报记者 张星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话题:
No Ta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