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安宁温泉,泡温泉的好去处
云南安宁温泉,泡温泉的好去处
安宁市, 云南省 昆明市代管的 县级市,位于 滇中高原的东部边缘,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安宁距昆明32公里,是昆明通往滇西8个地州,并经畹町直接与缅甸相连的交通重镇。市境东北与 西山区相连,东南与 晋宁区接壤,西与 易门、 禄丰县毗邻。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4.7C。1995年撤县设市,辖9街道办事处,有64个村民委员会,3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口35.7万。
安宁历史悠久,被誉为“螳川宝地,连然金方”。安宁地理优越、交通发达,320国道直通缅甸,昆安、 安楚高速, 成昆铁路等穿境而过,安晋高速、昆广铁路复线已开工建设,柏油路直达各行政村。安宁距昆明32公里,是昆明通往滇西8个地州,并经 畹町直接与缅甸相连的交通重镇。2017年11月,安宁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气候
安宁属中亚热带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季节温差不大,干湿度分明。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1.5℃,极端最低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5毫米,月最大降雨量208.3毫米,日最大降雨量153.3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时2327.5小时,年蒸发量1856.4毫米。最大风速40m/s,多西南风。
温泉风景名胜区
门票攻略:20元
交通攻略:昆明市人民西路近郊班车客运站乘车前往安宁温泉。
昆明小西门市郊客运站做车到安宁市
曹溪座落在安宁温泉的龙山(亦称葱山)山腰。相传此寺是广东省曹溪宝林寺僧到云南传播“顿悟成佛”的禅宗教义而建,故名曹溪寺,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曹溪寺是国内不多的宋代建筑之一,寺内许多文物是全国稀有珍品。寺内有曹溪古刹、曹溪日晷、天涵宝月、元梅、优昙花、华严三圣像、三绝碑、碑廊和曹溪夜月;寺外有珍珠泉、三潮圣水、环云崖摩崖石刻群等景点。
其中,最具特点的要数“天涵宝月”,在大雄宝殿的前沿下正中有一个直径41厘米的圆孔,每隔一个甲子年的中秋节,明月由圆孔射入,不偏不倚照在殿内观音像的额头,然后沿鼻梁直下肚脐,被誉为“天涵宝月”,又称“曹溪映月”,是非常难得的奇观。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学与建筑学的完美结合。
出曹溪寺右侧往西南方向沿盘山公路再往上攀登约500米许,在一片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的箐弯里长年有一池清澈如镜的冷矿泉水从地缝中汩汩而出;出时,那成百上千的小水珠夹着气泡,仿佛从筛眼般的泉底一串串地向上升腾,状似一颗颗闪亮的珠宝,故名“珍珠泉”。此泉四周古木参天,清幽寂静,是游玩的好去处。
环云崖石壁上镌刻着明、清、民国时期到此遨游的高人韵士、名家学者盛赞温泉的长歌短句,名言隽语约130余幅。这些题词,或大或小,或粗或细,行楷隶草,应有尽有,如珠玑镶锦,琳琅满目,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摩崖石刻群。1985年,安宁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人漫步在这雄浑的石刻长廊之中,探历史之幽微,悟人生之哲理,常有“一步一留连”之感。
早在明嘉靖年间,杨升庵凭着他一代状元的广见博闻总结出温泉水有“浮垢自去”,“苔污绝迹”,“温凉适宜、四时可浴”,“掬之可饮”等七大优点。是“仙家三危之露,佛地八功之水也难比之”。所以题“海内第一汤”。后来又题书“不可不饮”镌于环云崖石壁上,从此“天下第一汤”誉驰全国,名扬天下。后经现代科学检测证明,温泉水属碳酸钙镁泉,无色无味,水温常年在42度至45度之间,且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是符合国家饮、浴两用水标准的优质矿泉水。经临床实践观察,对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和胃肠功能、治疗各种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炎有着很好的疗效。在1959年间,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到温泉,题书“莫夸六国黄金印,来试三迤碧玉泉”,给予了温泉极高的赞誊。温泉以其特有的古朴内蕴,接纳着古今的黎明百姓、名流学者和中外国家元首及高级要人。
用一天的时间来泡温泉足够了。所以我们还有剩余的时间可以去以下这几个景区玩玩:
曹溪寺
三潮圣水
位于温泉曹溪寺北约500米处的盘山公路右侧的密林间,有一处涌流而出的冷矿泉,因每日分别以早、中、晚三次涨潮而得名。明代状元杨升庵曾述及曰:“伏流吐泉,潮信日三”。清康熙三十三年,云南巡抚王继文曾在泉上建“吐纳灵潮亭”,并立石坊,书题“海潮分瓜”。后来,泉口嵌上石龙头,口含石珠;泉水潮涌时,冲转石龙口中石球,便会发出嗡嗡咚咚之声。
环云摩崖时刻群
温泉螳螂川东侧是雄峙磊落的陡崖翠屏,怪石嶙峋,拨地而起,耸入云端,这就是环云崖。
历史上,螳螂川两岸青山翠绿,苍松古柏间于杂树灌木中。纤葛蔓萝、茵茵绿草,形成多层次的植被,使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东岸凤山松披翠羽,岭展锦翅,望空欲飞;西岸龙山,脉走蜿蜒,爪伸江岸,俯视螳川。螳螂川水滚滚北流,湍急的江水不断冲刷拍打,形成了许多幽洞奇石,危峰峭壁。江边峭壁嶙峋,若猿若马,似狮如象。浪打江岸,澎湃有声,深为名人,学者所推嵩。因此,在石壁上镌刻着明、清、民国时期遨游温泉的墨客骚人,学者名流盛赞温泉的长歌短句,或大或小,或粗或细,行、楷、草、隶,应有尽有,如珠玑遍落,琳琅满目,形成了130多幅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摩崖石刻群。一帧帧匠心别具的字画,就是一件件珍奇的历史文物,让我们沿着公路参观,我把其中一些主要的摩崖石刻给大家作介绍:
摩崖石刻从“飞岩”开始。往前是20米左右就是“九曲龙窝”。这是一组很深又互相连通的溶洞群。主洞宽敞平滑有百多平方米。明万历戊午(公元1618年)岭南斗野题“九曲龙窝”比喻此洞是神龙盘居之地。当年徐霞客来温泉,他沿螳螂川岸北行,所以没有见到这个洞。等他乘小船过江时隔岸看到“青龙洞”“九曲龙窝”(徐氏将窝字误为宫字)两处题刻,他“不觉神往”。在“九曲龙窝”北有一洞名叫“钟乳洞”。这个洞内有几十平方米,高约二米,分为两叉,深莫测。洞顶有石花(钟乳石)下悬,有水顺石花下滴。在洞口上方清康熙三十三年任云南巡抚的石文晟书“钟乳洞”并解释说:“洞有钟乳石,水涓涓下滴,拭目明亮。若盛之烹药,为效更速”。至今,洞内钟乳石上下滴的水,仍有明目的作用。
沿着公路前走几十米有一个洞穴。当年此洞就在江边,是由江水长期冲击而成。洞内有时云雾萦绕,所以叫云窝。洞内的云态可以预测气候和农事丰欠。云色淡白那年多数是干旱年;云色深黑是雨水多之年;云色常常出现彩色那年则是雨水均匀,年景较好。石文晟在洞上方题写了“云窝”二字并在志中记载了当年他同当地农人所讲的话。大家看,云窝左边这里有四个隶书大字“藏修游息”。这是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云南通叛广东人罗树勋所题。它出自于《礼记、学记》之中,原意为好学生对待学习要藏于内心,见于行动,游玩不丢,休息不忘,罗树勋借此来赞美温泉环境优雅,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旁边这幅观音像,画得端庄肃穆,神态祥和,相传是唐代“画圣”吴道玄(又名吴道子)之作。保存年代之长并且这样完好,实在是令人惊叹。
在观音像左边岩石下原来有山泉。泉水叮咚有声、潺潺外流,往来行人无不饮之。文人雅士常在此听泉入神,明嘉靖初年云南巡抚何孟春题了“听泉”二字。杨升庵亦曾在这里听泉饮水。他饮后觉得此泉甘甜洌爽,回肠荡气,故在泉边题了“不可不饮”四字。所以,有人还在旁边又题“那得不爱”以赞扬。转过一壁就是“秘探龙威”和“峭骨嶙峋”,都是对温泉环云崖的赞美。往前几步就是“刘阮误处”、“螳川仙境”、“字宙奇观”等赞美温泉的题刻。其中“刘阮误处”最值得一提。它原意出自于《幽明录》中所记载的这样一件事:汉明帝永平年间,剡县的刘晨、阮肇到天台山上取谷皮,因迷路不能回归。他两看见一棵桃树摘桃充饥。此时,有两个姿色绝妙的女子将他们引到一个繁花似锦、草木茂密,气候如春的地方。刘、阮二人住了半年后回家。可是,家中的子孙已经是第七代人了。扬洲人樊 书山用这个典故来比喻温泉美如仙境,真是恰当得体。
在“螳川仙境”前有两尊巨石,分别名为“梦石”、“醒石”。据说晚清云南石屏县状元袁嘉谷与这两尊巨石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传说袁嘉谷小时候虽然聪明过人却贪玩,读书成绩平平。有一次,他随父亲来安宁温泉游耍。面对温泉美好的风光他兴喜若狂,缠着父亲到江中游览夜色。父子俩乘船江中游到深夜仍未尽兴。在艄翁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环云崖下。俩人爬上了梦石不一会儿便睡着了。到了半夜,冷风吹醒了父亲。父亲见儿子仍在熟睡,怕他着凉生病就摇了他几下,见他仍不醒,又使劲晃了晃。袁嘉谷还是沉睡不醒。艄翁告诉父亲说何不将他抱到醒石上试试。于是,父亲将他抱到了醒石上。一会儿,他就醒过来了。他一睁开眼晴就叫着要读书,从此像换了个人似的。后来,由于袁嘉谷学习用功,进京赶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状元,打破了明朝以来“云南不点状元”的历史,成为晚清的一名状元。
下面有两个岩洞,第一洞内刻有七十七个非篆非撰的文字,这就是安宁温泉的禹碑。禹碑又称岣嵝碑,原来立在岣嵝山(即岣嵝峰)头上的一块古碑,传说是夏朝时大禹治水所书的祭天和勉力从人的碑文。温泉的这块禹碑是1939年安宁县文献委员会根据安宁洛阳山禹碑拓片翻刻在这里的。再往北这个洞叫“七窍通天”。因为有七个洞互相连通而得名。传说是天上有七仙女常常偷偷的来温泉洗澡时在洞中藏身换衣服的地方。徐霞客来温泉时,他看到七窍通天解释说:“七窍”者,谓其下之多门;“通天”者,谓其上之独也。意思是说:所谓“七窍通天”就是下面有许多洞相互连通,上面有一洞上通。请看,在“七窍通天”旁这“十洲分胜”四个草书大字是清康十三年任云南布政使的今天蒙古喀喇沁人王继文所题,文中“十洲”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王继文用此来比喻温泉似神仙栖息而分出的另一胜景。
这“杨文襄公故里”是清光绪癸卯(公元1903年,经济特科状元,云南石屏人袁嘉谷所题。杨文襄公是指安宁人杨一清(字应字,号邃庵,外号石淙)。他由神童为翰林院秀才,中明顺天辛卯乡试登成化壬辰进士,官至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四川新都状元杨升庵誉他是“四朝元老,三边总戎,出将入相,文德武功”。“相业四朝称第一,人文六诏羡无双”。杨一清回乡省亲时曾在温泉“七窍通天”前建一座别墅,起名“石淙精舍”。到此拜会杨一清的人络绎不绝。所以,后来襄平罗错在此题书“应接不暇。”袁嘉谷题“杨文襄公故里”以示追古思故,缅怀先贤。由于环云崖上镌刻了明、清、民国时遨游温泉的达官显贵、名流学者讴歌温泉胜景的长歌短句,名言隽语像珠玑镶锦,使若大的岩壁几无隙地,因此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任浙江瑞安县知县的昆明人张学智感慨地题了“大块文章”。另外,由于安宁山好水好地方好,被杨升庵誉为“连然金方、螳川宝地”,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任安宁县县长的顺宁人袁思锡认为,他能到此为官并到称为“天下第一汤”的温泉沐浴,观光是一种荣幸,因而题“三生有幸”。
1938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这年的秋天,擅长画虎的四川内江人张善子来到温泉下榻李根源先生的龙山别业。画家以满腔的爱国热忱,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切齿仇恨画了这幅画。画家把伟大的中华民族气质喻作画中的猛虎,咆哮着扑向日本的富士山。寓意觉醒的中华民族一定能战胜日本侵略者。你看,这只猛虎体如山,目似电,尾平卷,振身跃足,愤怒咆哮很是威武。当时,画家为了作好这幅画,他每天早出晚归,不顾日晒雨淋,整日登梯作画并亲手把画镌刻出来。时到今天,虽已半个多世纪过去,这画仍完好无损,不失为意蕴深长的人文景观。
水神峤
位于安宁市青龙镇境内,系森林峡谷,面积长6.6公里,宽1.6公里,距昆明64公里、安宁34公里。这里常年山清水秀,蓝天碧水,空气格外清新,翠绿古树,古藤参天,山花盛开,野果满山,山风吹来草药清香夹着野花香味扑面而来。山里流淌的泉水在鹅卵石溪谷中清澈见底,溪水中鱼儿欢快的游来游去,泉水叮咚声、石蚌鸣叫声,演奏着大自然和谐的乐曲。2000年6月开发为景点。
青龙峡风景区
青龙峡风景区是国家AA级风景旅游区,距安宁市区29公里,距温泉20公里,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安富公路(安宁至富民)越境而过,成昆铁路设有站点(青龙站)。景区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区内森林密布,植被完好,古藤缠绕,溪流吟唱,瀑布飞溅,水车旋转,日照炊烟,民风淳朴,游览景点星罗棋布。
整个景区大体可分为5个片区游览:漂流游览区。青龙峡漂流,有“滇中第一漂”之称,是最富有情趣的旅游项目。沿河有牧牛归耕、禾香渡、群芳坞等17个景点;古箐探幽片区。有古藤荡秋千、溪山草亭、先人遗址等20个景点;溪谷揽胜片区。有水踞山房、芳溪静流、溪谷探源等12个景点;彝寨风景区。有彝寨风光、弓箭狩猎、骑马等6个景点和游乐项目;⑸有玲珑花界、花溪春早、染香亭等9个景点。
玉龙湾电影拍摄地
玉龙湾位于昆明西郊石安高速公路边的安宁太平镇近旁。虽然距市中心仅有23公里,却犹如世外桃源。它依山傍水,层林叠翠,碧波粼粼,流水潺潺,密林幽邃,风光旖旎。
玉龙湾风景旅游区主要包括自然风景区、电影拍摄基地和东南亚民俗文化城。自然风景区依傍自然山水,以姹紫嫣红的春花、殷实累累的夏果、斑驳陆离的秋叶、云山雾罩的冬雾为特色。游客可水上泛舟或走藤桥、过溜索;或密林探险;或沿小溪漫步、曲径通幽……在这片秀丽妩媚的景色中,饕餮着清纯的绿色,吮吸着绿树野花的清香,享受置身于大自然的乐趣。
玉龙湾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拍摄地,是国内唯一以东南亚文化为特色并将文化展示项目与影视拍摄、会议、民间歌舞表演、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完美结合的旅游度假区。
电影拍摄基地以反映民国年间昆明旧城风貌的拍摄场景为龙头,溯古丝绸之路建立“清、明、元、宋、唐”摄基地。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观赏拍摄影片的全过程,还可溯中国历史之长河,寻找到云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异同。
具有浓厚的东南亚民族风情的文化城,集中展示了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等10个东南亚国家的民俗文化,使整个景区异彩纷呈,意趣盎然。
如果你留心一下娱乐新闻,不难发现玉龙湾时常出现在大众视线中。原因无他,玉龙湾是国内惟一以东南亚文化为特色的影视地,而且还有很多老昆明的街道。就拿目前正在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天和局势(原名《马店》)来说吧,导演于荣光率领归亚雷、杜雨露、孙俪、陈烨等影视明星在昆明玉龙湾上演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他们以19世纪中叶的中国为背景,以当时的云南为视点,通过“马嘉里事件”、“中法战争”和“修建滇越铁路” 三大历史事件, 展现了恪守传统的闵氏与经世致用的竺氏两个家族在恩与怨、情与仇、守志与图新、家事与国事等方面的激烈碰撞,但在历史潮流与时代发展的驱使下,最终却殊途同归、共同发奋、弘扬国威。
陈强、黄玲、于洋、白杨、王铁成等一大批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及国际影视巨星都在这里留下过身影。《西游记》、《南龙北凤》、《地久天长》、《当铺》、《钱王》等影视剧都曾在这里取景。
昆明玉龙湾山环水绕,植被丰茂,绝壁高耸,花香四季。有庄严辉煌的泰庙、金塔、越南独柱寺、缅寺、藏传佛教白塔,昆明玉龙湾还有喧闹繁华的缅甸商业街、老挝民居、越式茶楼,以及亚热带植物群落,让你既可感受到独特自然景观的奇妙及浓郁的玉龙湾东南亚风情,又可以领略到清末老昆明浓郁的市井风貌。
在玉龙湾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蹦极跳、溜索、旱地雪橇、游船,还是在缅甸茶室里来点果茶,都是一件惬意的事。一不小心,你就会撞上个大明星,看到荧幕下的他们。 如果遇上他们正挑选群众演员,还可以去客串一把当回业余演员。哪怕只是一个背影,没有一句台词,那也是人生中的一个有趣的插曲。
百花公园
位于安宁城西南面,因建在百花山上,故名百花公园,面积3公顷,原山上除一片阔叶林外,别无它物。1981年至1988年期间,县政府共投资107.8万元,将百花山周围面积扩大为7.5公顷,在山上新建了茶楼、方亭、长廊、游览步道,山下新辟了儿童游乐场。至1992年,已初具规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安宁市新建的第一个公园。
1982年~1983年,在百花山麓西北面,新建儿童乐园,曲廊环绕,曲廊旁安装水磨石座椅,供游人休息。乐园内有儿童小汽车活动场,6辆儿童小汽车;设置阿童木旋转娱乐设备,一次可乘坐16人。另有哈哈镜、雕塑马鹿,钢筋水磨石大、中、小混合滑梯,金属制作的大象形、金鱼形滑梯;钢混水磨石桌、凳16套。
1984年在百花公园北面新建苗圃,占地550平方米,建有温室大、中、小各1间,建筑面积317平方米。1987年在温室旁建1水池,面积100平方米。园内种有茶花、缅桂、雪松、龙柏、海棠、月季等花木50多个品种,室内花卉500多盆。
1986年在山南面新建读书楼,采用傣族民居竹楼式建筑,二层,面积447平方米,周围遍种翠竹,衬托环境。竹楼凉台旁,塑有少女勤奋读书雕像。进入该区,如临傣家村寨。在东面,1987年将原土地庙残垣拆除,建盖了主楼和茶室。主楼为重檐大屋顶,屋面琉璃瓦,厅堂装饰采用现代材料,面积467平方米。楼前建1557平方米的水池,有人工瀑布泻入水池,池中装有网状喷泉,池旁配有假山、花架、拱桥、小道,庭园内,植有四季花卉和草坪。
1987年,在百花山西南面新建百花湖,占地面积41292平方米,湖中水面18035平方米,园西南两湖之间建拱桥,桥长8米,高2米,南湖南侧和北湖西侧各建1座观鱼楼,现代钢混结构,两楼建筑面积为1082平方米。在湖的东面钻有两口深水井,南角有中国古典式六角重檐亭。湖区西面新建公园西大门,湖的西北面外走道建一凉亭,湖区配有路灯。整个建设共投资310万元。
百花公园于1982年开始建设,通过10年不间断地建设和绿化,1992年1月1日初具规模。牧羊湖景区位于温泉镇以北3公里处,后山莨村委会所在地。这里周边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有传统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还有“昆明市最喜爱的十家农家之一”的木羊园。
自2000年始,温泉镇就在牧羊湖积极引导农户种植了上万亩观光油菜,引进了木羊园等一批具有一定实力及规模的农家乐入驻当地,并在村内建设了“金色螳川”主会场,极力打造一个乡村休闲娱乐基地。2008年,云南省也将景区所在村组列为了全省首批建设的5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之一。每年二三月份,这里金色的油菜花连成一片,游人们在这里骑马观光、划船钩鱼、品偿农家菜,让人流连忘返。
安宁三炷香苑
三柱香苑位于安宁城东2公里处(安石公路旁),占地300多亩,是一座集佛教文化、佛教艺术、旅游度假为一体的风格独具的园林胜地,建筑风格及主要景观是密宗文化艺术的体现。苑内拥有目前中国大陆最高的露天铜制释迦牟尼佛像,总高近20米,金光灿灿,十分壮观;用37块汉白玉巨石雕琢的国内最大的汉白玉观音群像,栩栩如生,令人眼界大开,全国独一无二、妙趣横生的铜制“六子戏弥勒”,造型栩栩如生。“九龙浴太子喷泉”,是根据释迦牟尼降生的故事而创作的。铜制圣手是公园的标志,高达12米,金碧辉煌,寓意深刻。尤为特异的是公园入口处的古印度桑奇大门,由数百件雕像组成,神奇非凡,匠心独运,是仿制两千多年前印度佛教艺术的精品。由马、象、莲花、塔、狮子柱等组成的通道,象征着佛教文化的发展阶段。释迦牟尼留下的脚印和手迹,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氛。“三柱香”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丰富的文化韵味为安宁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一笔。漫步其间,你会体味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宗教文化与雕塑艺术的交相辉映。
法华寺
法华寺位于安宁东郊小桃花村洛阳山上。距昆明30公里,距安宁7公里。法华寺是法华普光明寺的简称,又名睡佛寺,建于唐朝玄宗天宝初年(公元741年)。传闻为六祖弟子所建。法华寺从唐朝至民国时期都是较为有名的佛教寺院。
在寺院左侧一块立于1965年1月12日的“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碑记,见证了法华寺的不可撼动历史和文物保存价值。法华寺始建于宋代,清雍正《云南通志》载:“法华寺在城东十里洛阳山,大理段氏建”。清咸丰年间寺毁。八十年代后,安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入寺道路进行了修缮、植树、筑台、加护栏杆等,并拟按原貌重建寺院。
法华寺拥有云南第二大石窟群,其中东崖峭壁之上,有22个石龛,其中右有石个,左有石窟19个。
法华晚照60年一见
罗汉崖正中位置,刻有约60×40厘米的长方形石碑,上面刻有两个正楷大字“晚照”,为清朝安宁刺史高钤所书。“法华晚照”是安宁八景之一。当夕阳西垂时,余辉给佛龛镀上一层金光辉,石佛增添了无限神秘色彩。据当地民间传说,这一奇景六十年方可见到一次。
禹王碑文
从睡佛龛向南行进十米许,有块巨大的趸沙石兀立着,高5米,长4米,作二层阶梯状,上面刻着著名的禹王碑文, 内容是记述大禹治水经过。这是明朝嘉靖年间拓刻的禹碑。嘉靖十五年(1534年),郡人张素在长沙岳麓书院发现禹王碑,蝌蚪文字,9行,77字,遂拓下全文,拓片于1536年冬带回安宁,请谪滇状元杨慎释文,拓刻于此洛阳山麓。据传,禹王碑现仅存5块,分布在西安、浙江等地,长沙为原碑,其余均为拓片石刻。
来源:旅游攻略网
本文由「
今日贵州网 」 原创或整理后发布,欢迎分享和转发。
原文地址:
https://www.todaygzw.com/lygl/2663.html 发布于
2020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