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媒体看贵阳贵安|贵阳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清镇园区:供保障市民“菜篮子” 鼓起村民“钱袋子”

11月20日,“十三五”成就巡礼“融入陆海新通道 迈向城市大能级——西部媒体看贵阳贵安”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第九站走进贵阳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清镇园区。

  红色的彩椒艳得像个红灯笼、绿色的彩椒青翠欲滴、脆嫩的荷兰豆挂在枝头……当前,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清镇园区里,53个棚的彩椒已进入采收尾声,113亩的荷兰豆接茬开始进入采收季。

  “14号才发了一批到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和花溪石板批发市场,今年53个棚的彩椒采收达500吨,其中发往省外广州江南市场的红彩椒就有28万斤。”清镇园区总负责人贺彦鸿介绍说,荷兰豆预计能采收17万斤以上,露天种植的香葱等也已开始供应市场。

清镇园区是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之一。

  长期以来,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贵阳市的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等喜温性茄果类蔬菜缺口比较大。建设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正是贵阳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贵阳市蔬菜保供季节性缺口和供应结构性不平衡问题的重大举措。贵阳市按照“科学化布局、规模化实施、设施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建设思路,支持贵阳市农投集团在开阳、清镇、修文、息烽、乌当、花溪,总投资约30亿元,共建设41个种植生产片区。

  其中,清镇园区规划总面积达7400亩,清镇园区有骆家桥、石牛、流长、老院子、卫城、张家坪6个基地。和其他基地一样,清镇园区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建设、统一组织、统一营销的模式推进建设和运营。

  与以往的农业生产不同,高标准蔬菜基地是按照设施农业的标准建设。布局避雨单拱棚、连动生产大棚,配套补温补光设施,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以及种繁育苗设施等,实现了100%生产设施化,是贵阳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样板。

“我们突出贵阳夏秋冷凉蔬菜优势,按照‘优质茄果类+特色生态叶菜’周年栽培模式合理安排接茬,可年产优质生态蔬菜3.12万吨。”贺彦鸿介绍,2019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实现全面投产,截至目前,清镇园区已累计完成种植5397.39亩,其中大棚2607.39亩,露天2790亩。

  在销售方面,清镇园区不仅积极供应贵阳及惠水等省内市场,还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广西、重庆、四川、湖南等省外市场,让贵阳的优质特色生鲜蔬菜走出大山、风行天下。据了解,目前清镇园区已累计完成销量2850吨、660万元,切切实实地保障了市民的“菜篮子”。

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不仅是贵阳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产业扶贫工程。在建设运营过程中,贵阳市农投集团积极采取“贵阳市农投集团+区(市、县)平台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的经营发展模式,覆盖了清镇市6个乡镇、14个村,其中贫困农户344户、956人。

  据介绍,建设清镇园区,可以使园区土地每亩年均增收3万元左右,按照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可实现每年村土地所有权固定分红4.2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民土地承包权分红166.4万元,保证农民承包土地稳定增收,留守农民转型现代蔬菜产业工人就地就业人均分红1.6万元左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起村民的“钱袋子”。

  现在,每天在清镇园区各基地务工的人数都保持在350人左右。当地村民杨燕就是其中之一。她说,“以前农闲的时候就闲着没事干,现在在蔬菜基地打零工,可以多挣点钱,一个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

现在尽管已经入冬,但清镇园区仍然一片“春意盎然”。西兰花正在茁壮生长,预计明年1月底可以采收,450亩的羊肚菌也已经种下,53个彩椒棚也将重新清棚然后种下西兰花。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樊成琼/文 周永/图

话题:
No Tag

相关推荐